常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用了不知多少年,竟以为是“卑贱者最聪明”的理论依据,或者说是“集思广益出智慧”的箴言,就连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也是这样解释的。无事静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对头,那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隐居隆中,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提出占据湖南湖北四川,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吴抗曹,进而统一全国的大政方针和策略,即著名的《隆中对》。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禳星增寿……这些事件我们先不去分辨哪些是故事,哪些是史实,单就“连弩”、“木牛流马”两项军事科技的发明,就可知诸葛亮绝非臭皮匠可比,不管是三个,还是三十个。那“连弩”能一口气连发十只箭,就如同现在能一口气连发二十发、四十发炮弹的俗名叫“卡秋莎”的火箭炮,也说不定这火箭炮的发明者就是借鉴了“连弩”的原理或者说是受了这原理的启发。再说那“木牛流马”,它实际上是用木头做的像牛又像马的半机械化的手推车,在古战场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轻便快捷地运输军需物资,不知救了多少急,解了多少难呀!这等雄才大略智慧超凡之人,哪是三个臭皮匠可比的呢!做皮大衣、皮囊、皮鞋、皮裤、皮帽的皮匠师傅们和诸葛亮相比,不论从学识、志向、技能,理论、实践……都不是一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能跟诸葛亮在一起谈经论道策划天下事乃至在军事上有所发明创造吗?
偶尔听人说,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是讹传,就急急翻书,从《辞海》pí部里查到了“裨将”二字,“裨”是辅佐之意,即“副”或“偏”,“裨将”古代指副将。这才对了呢——“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三个常期在诸葛亮身边工作,与之合作共事的副将在集思广益时,才与诸葛亮有可比性。多少年来,人们把“裨将”弄成“皮匠”了,也真真是对诸葛亮他老人家大大的不公和大大的不敬。至于那个“臭”字,我想,不要把它当成形容词,权且当作说着顺口的音阶吧!